千手千眼观音院

便捷导航

点新闻

当前位置 > 讲经说法信息详细
2024.5.9【讲经】3.从世间的止观来认识佛教的止观——每日学楞严
来源:本站 作者:明仰法师 更新时间:2024/5/8 19:57:43 点击数:

宣讲楞严经.jpg

20240505宣讲《楞严经》_3

00:0015:54

3、从世间的止观来认识佛教的止观

 

一、安住闻性念经重在合一

我们现在大体应该明白耳根圆通法门了,但是要真正的运用到你的修行中,运用到你的生活中,运用到你的工作中,运用到你的处人对事中。要把耳根圆通法门生活化,化成你自己,这就是真正的佛法。

不是我们念一念。就是念经,你还是用耳根圆通法门。安住在耳根圆通法门,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从耳根圆通法门发出声音,再回到耳根圆通法门,不求快,求安住。

这我们马上出家人安居结夏,继续念《楞严经》,不求快,求合一。念的每一字、念的每一句,安住在耳根闻性上,跟耳根闻性合一。耳根闻性就是《楞严经》,耳根闻性就是《楞严咒》;《楞严经》就是耳根闻性,《楞严咒》就是耳根闻性。

所以念的时候要让自己的耳根闻性跟《楞严经》的如来藏性合一,跟《楞严咒》合一。两个性是一个性,我的耳根闻性就是如来藏性,如来藏性就是我的耳根闻性。所以念经还是这个道理。

大家天天念经,你不要求快,不是像那些误导,念了多少遍,我怎么怎么的……你念了多少遍,不合一有用吗?要真真实实的、踏踏实实的,一个字、一句,真正从耳根闻性安住的状态下念。从耳根闻性上面出声音,再把声音收回到耳根闻性上,这就叫闻熏闻修,这就叫反闻闻自性。所以念经也是这个道理。

二、以止观的方法修耳根圆通法门

所以大家明白了止观以后,安住闻性,用止观的方法修圆通,念佛、打坐、持咒、念经、做功德都是这样做。明白没有啊?这样的话,我们学《楞严经》才有意义,才能真正进入一个真实的修行人状态

我们是佛教徒,学佛法、修佛法、证佛法,要出世、要了脱生死、要成道的根本纲领,就是以止观的方法修耳根圆通法门,安住耳根圆通法门来证圆通。圆通就是如来藏性圆通就是涅槃圆通就是圣果圆通就是佛。

所以,佛教就是这么实在,你不要把它架空。像现在末法时期,把佛教架空了,形式的、表面的状态了。那就不是佛法了,所以叫做末法。这种情况下,妖魔鬼怪、各种邪法盛行,多数人呢跟着走。

跟着走,是不是就离开了耳根闻性?彻底离开了闻性不但不知道,真正把自己的灵魂全部放纵到整个社会上这个混乱的环境里,那就产生混乱的果,就是现在。是不是这样?

你安住在耳根闻性上,耳根闻性是佛因。你安住在耳根闻性上这个佛因,那么佛因就能够结佛果。安住在耳根闻性上是圣因,圣人的因,那么你就能够成就圣果。你不安住在耳根闻性上,你不是成就的佛果呐,是不是这个道理?这是根本。

所以我们大家修行的程度,是以安住耳根闻性的程度决定的。因为真正安住耳根闻性就是修道的过程,就是证道的过程,就是成道的过程。那么这个程度是天差之别的。

不安住耳根闻性就是六道轮回三恶道。现在你知道安住耳根闻性了,你稍微知道一点,一会儿就忘了,一会儿就跑了,接着逐渐能够安下心了,叫做降服其心。能够降住一点了,降服的程度,这就看你努力的程度。降服的程度就是修行的程度,就是证道的程度,就是成道的程度。

三、世法止观与佛法止观的区别

这些我们都很清楚。回过头来再讲,世法还是止观而止,你就更能够清楚止观的重要性。你做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哪个不是靠止观两个字去做呢?

你走路,你得一心走,这是不是“止”呢?走路,你得观吧,特别是周围有危险的沟呀、水呀,你得观吧,走路是不是止观?走路离开止观,你不就掉到沟里了吗?你不就碰到那个柱子上了吗?是不是?

但是这里的区别,佛教的止观是向内的,世法的止观是向外的。佛教的止观是观性如来藏性,耳根闻性;世法的止观是观事的、观物的、观人的。佛教的止观是观无相的,世法的止观是观有相的。

所以佛教的无相止观就能够出世,就能够了脱生死,就能够成就佛道。世法的止观是观事、观相,就能够成就事业,谁止观使用的好,谁的事业就好。你可以看。

一个学生,如果这个孩子本身就有定力,叫做专心学习,专心学习就是止观。有的学生从小就专不了心,调皮捣蛋,没有止观那个基础,你教育他也不行,那么学习不行吧?你看,哪个学习好的人,不是止观很厉害呢?

你看那个打篮球的,我就看那个最近有几个小女孩子打的真好。她在止观中打那个球,一心就玩那个球,把那个球玩的团团转,前后左右,运转自如。你看那个止观力量多大呢!

画家,凡是高级的画家,止观能力特强。他一心在那画。比如齐白石,他画那个,把那个的翅膀都画的像真的一样。我要一心画,这是不是“止”?我就画这个的翅膀,是不是得“观”呢?

我们吃饭,还是止观,就是你不知道就是了。一心吃饭,观我吃这个,我吃那个。如果不一心吃饭,你能吃饭吗?能吃好吗?睡觉也是止观。

所以谁能够真正明白止观,世法的人谁运用止观运用的好,你事业必然成功。世法的止观这是外的,佛教的止观是内的;内的是无相的,外的是有相的;内的是性跟理,外的是事跟相,这是根本不同,但是都离不开“止观”俩字。明白吗?

四、止观不二,是不能分开的

我这样讲,就是让大家明白什么叫“止观”。如果从书上讲“止观”两个字,文字解释文字,根本解释不通。那么多,大止观、小止观,那么厚一本书,翻来覆去解释这个“止观”,弄来弄去都不明白。我现在一讲,你明白“止观”了没有?你现在就在止观中,就是看你止观的好不好,你没有上到那个应该上的认识度。

特别是“止”离不开“观”,“观”离不开“止”这个能体会吗?

以切菜为例。厨师切菜,有切的特别好的,切的又细又碎又匀,要我就切到指头上了。一心切菜,切菜还得观,切多长的……这个“止”跟这个“观”是同时的吧?我就“止”“观”,切到手上了吧?我就“观”“止”,现在就观,脑袋里还想对象,想美女,想那个帅哥,行吗?不行吧!

所以止观不二,止观是同时的,不能分开的。世法上,我们现在有的修行人,就是受文字的局限。包括我们出家人在内,修了多少年坐禅,不知道止观如何修,这我是亲身接触过的。

最多只修“止”,不修“观”。坐在那,认为一念不想,什么也不想就在那坐着。一念不想,这里面就没有观,就这样坐着。因为他没有生起来那个菩提心,那个始觉智。这是多数现在打坐的毛病,只修“止”不修“观”,因为没有生起来那个始觉智这个“能观”,跟本觉智这个所观就形不成能观所观当然就谈不到合一。

所以就那白坐着,死坐着,硬坐着。是不是多数就是这个样?你们也是这样吧?认为自己还不错成。“师父呀,我能坐一晚上……”,这一晚上睡觉,这也叫打坐?这些地方我们都要很清楚。

(未完待续)

仰法师宣讲

2024年05月05日

整理 | 耀俐居士

   | 耀居士

   | 耀古居士

结尾图片最新版.jpg

【 收藏本页 】 【 打印文件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