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观音院

便捷导航

点新闻

当前位置 > 讲经说法信息详细
2024.3.13【开示】——超度后开示(超度报恩)
来源:本站 作者:明仰法师 更新时间:2024/3/13 9:32:23 点击数:

开示.jpg

超度是报父母祖先恩的根本方法

 

我们寺院大蒙山超度一年三次,清明节;中元七月十五;十月初一。三个祭祖的日子里,我们寺院举行大蒙山超度,超度每一个家族的生生世世父母和祖先。你一定要清楚你必须参加我们大家要报生生世世父母和祖先的恩,只有通过大蒙山的超度才能够寄予报恩的希望,这个大家必须清楚。除此以外你对生生世世父母祖先的恩无以为报,所以你必须参加每年三次的大蒙山超度。

你要想家族兴旺,你的后代福报增长。那么你必须超度,因为我们家族的兴旺就是靠祖宗的根。祖有德有福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话,这是真的你要想你的家族,你的后代有出息,你必须给祖先父母进行超度,进行祭奠,不是一次,而是每年的三次报恩节都要超度。

为什么呢?我们生生世世的祖先父母太多了,超度一次两次不解决问题。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印度的婆罗门富翁问释迦牟尼佛:我已经超度祖先三十年了,是不是继续超度?释迦牟尼佛的答复是永远超度不可停止。这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如何报恩如何祭祖的根本方法。

这跟我们中华民族报恩祭祖的精神是一致的。北方差南方好,所以南方发达北方落后。你可以看,我们中华民族的陵规模很大,那是中华民族全民祭祖的地方。你到南方看看,各家族凡是兴旺的,祭祖祠堂都很辉煌。咱们北方没有。

古代不用说,现在你可以对照这些历代帝王将相公侯都是这样的家庭。你如果要是注意历史跟现实,你可以看到的,就现代这个时候我们网上可以看到,江家的祠堂,建的像故宫一样辉煌。邓家的祠堂建的还是像故宫一样。这就从现实可以看到,真正的这些有福报的家族和他的后代,都在祭祖和超度祖宗上面是不惜代价的。

我们北方就不行了,看看哪有祠堂呐,北方整个看不到祭祖的祠堂,就是每年过清明节,拿上几块点心,兜里面装上点纸,磕个头烧个,到坟地或者是十字路口就这点简单的东西是不是?所以跟无始以来的父母祖先沾不上边。北方最好的也就是没有忘掉你刚死掉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上面的都忘了。回去问一问,你知道你父亲你爷爷,再往上你知道吗?三代以后你就不知道了,因为你没有这个祠堂你没有祭祖的习惯。南方那个祠堂里面整个家族,一代一代一代,都要写上去的,凡是死了的都要填上去的,所以一看一目了然。家的、邓家的、王家的、李家的、乔家的……都是这样。

我们北方都是忘祖,忘祖货,你忘了祖了,你能兴旺起来吗?你再努力你没有根子,是不是这个道理?所以北方就这么落后,这很明白的,这是一个根本原因,把根子了。

所以我们千手千眼观音院,多年以来,希望在北方能够补这一课,让北方各个家族真正能够在祭祖孝道上面,在报恩上面往前走。赶不上南方,也不能停止在现在这个水平,不然我们这个地方无法改变,你的家无法改变,你的子孙后代不能兴旺,就这个道理,你再努力也不行,没有基础,没有根子,是不是这样呢?

这就是我们的超度。每个月四次超度,这是时解决问题的,你看有多少,二百五十家,都是通过超度马上得到利益的。比方这马上要高考了,为孩子超度,凡是超度的我保证他超常发挥,我保证他超常发挥!这就是祭祖报恩超度冤亲债主,在我们这里马上就显示效果。其他一切问题,身心有问题呀,家庭有问题呀,子女婚姻问题等等,都是马上就得到利益我并没有宣传,是大家找来的。

用这个事实告诉大家,报恩祭祖,超度祖先父母冤亲债主,这解决你整个人生中的障碍。这些冤亲债主障碍你呐,能够通过超度解决。

超度父母祖先给你增加了福报,你那个家族根基越来越好,福报越来越多,当然你的后代就好了。我们每年三次大超度,这马上清明节了,后面七月十五十月初一,我们每年这样的三次大超度都将近一千来家。我们可喜的是呼和浩特经过我们这十多年的努力,已经见到了这个效果,许多人已经在超度祖先纪念祖先感恩祖先这个已经上了台阶了。

所以你们大家要清楚,而且跟你们的家人、亲戚朋友、兄弟姐妹讲清这个问题,这是最主要问题。学佛要想得到好处,首先纪念、感恩、超度,这是马上见效的。

成佛那是最终目标。马上见效的第二件事情,临终我们送往生,还是超度,都能够达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身柔软,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全身柔软,送到火葬场冻了以后拉出来还是软的。你看这个超度厉害不厉害,你科学无法解释,冰里冻了几天火化前拿出来还是软的。

各位你一定要逐渐加深、提高对于超度,对于祭祖,对于感恩根本意义的理解保证你好,你好你的家人好,你的子孙后代都好,你这个家族就能兴旺起来。今天开始办手续了,大家到客堂赶紧办清明节的这个超度。

好,愿各位吉祥!阿弥陀佛!

仰法师

超度法会后开示

2024年3月10

整理 | 耀居士

   | 耀春居士

         | 耀古居士

 结尾图片最新版.jpg


【 收藏本页 】 【 打印文件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