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观音院

便捷导航

点新闻

当前位置 > 讲经说法信息详细
2023.12.27【开示】—— 禅七第二天开示
来源:本站 作者:明仰法师 更新时间:2023/12/26 23:50:47 点击数:

开示.jpg


息道观可以了脱生死成就佛道

      

没有坚持性,什么也做不成。昨天满满的,今天就少了那么多,所以可见学佛并不是那么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息道观

今天给大家开示应该更重要。今天讲的内容叫“息道观”。“息”就是休息的息,自己的自下面是心;“道是道理的道;“观”是观想的观,叫息道观。

我们修行啊从气的角度上讲,佛门的术语“息道观”。顾名思议,息就能进入道;就能进入观想;就能够成就、改变自己的命运。

要明确一个“息”。你看息字,上面是自己的自,下面是心。就说你这个息,要跟你的心连在一起,如果跟心连不在一起,你一切都是外道,因为你是向外求的。佛教是一切唯心造,是修心的。

二、出息、入息

我们这个息就是指你的入息、出息。这是息道观里面明白的两个东西。这个息是指的你用鼻子来吸气叫入息,你用鼻子来出气叫做出息。这就告诉我们,你要用鼻子来调理你的气。用鼻子来调理你的气就是道,不用鼻子来调理你的气就不是道。这个概念大家要明确。

我们许多人都是用嘴来呼吸,你看这个字是口字吧?你看这个是个口字?用嘴来呼吸,很难上道。嘴是一个吃饭的工具,很大程度又是造业的工具。我们大家平时说“净化身口意,熄灭贪嗔痴”,这就是说你那个嘴是贪嗔痴的一个工具。既是吃饭的工具,又是贪嗔痴的工具。

大家想一想,你嘴里呼吸必然是受着你情绪的支配。比如你骂人比如你吵架比如你打人比如你情绪激动……都是从嘴发出声音,用嘴的那个气息来完成造业的。所以修道的人是用鼻子来调理气的,这一点非常重要。鼻子就是出气的嘴就是吃饭的,这个要分开的。所以你要用鼻子来调理气吸叫入息,叫做出息,用鼻子来调理气你就上道了。这一点非常重要,许多人不明白。

大家还要清楚,你只要能够调理你的入息,调理你的出息,你就能够改变命运,因为是道。不止让你现在消业、增福、身心健康,同时能让你超越六道、脱离生死、乃至成就佛道。所以用鼻子来入息,用鼻子来出息,叫做息道观。这一点大家要非常清楚的。

如果你生病了,不能用鼻子来入息、出息。比如感冒,或者气衰弱,你至少要做到用鼻子来吸气,用嘴来呼气,这些是很重要的,大家要清楚。

三、鼻子调气就是道

为什么用鼻子来调理气,就是道呢?叫息道呢?而且能够观呢?你都可以体会。用鼻子来调理气,你就离开了很多妄缘。你现在就试,鼻子吸,鼻子出,你这个时候是不全力以赴呢?你这个时候还想什么东西吗?你一心在鼻子上面入息,吸;你一心在鼻子里面出息呼。你是不是全力以赴呢?这很简单马上就可以见到效果。

如果用嘴就不是一样,那就很随便了因为嘴是受情感控制的,这个大家都很有体会的。高兴,嘴里的气就是张开嘴大笑;生气了以后,张开嘴大骂;痛苦以后张开嘴哭是不是呢?所以嘴的气是情感的工具这是大家要清楚的。

鼻子里面的气是道的作用,这个时候马上就进入一种清净专心的状态。不管你有意也好,意也好,你只要用鼻子来入息,用鼻子来出息,马上就是一种清净的状态。

用鼻子来调理气,入息,就可以达到你那个气从胸部到腹部。你把嘴轻轻的闭住,你现在吸,是不是能够拉长,马上就可以从胸转移到腹部。用鼻子入息你是不就慢慢地下去,你不可能像张开嘴那样由快变成慢了。由鼻子入息,你是不是很细呢你不可能像张开嘴那样大口大口的,你很细。所以把气由粗变细。

由鼻子里面吸气是不是可以由短到长呢我们现在吸,是不可以把短变成一个长的状态,可以拉长。由鼻子吸气,入息,你是不就可以变成由局部到全部呢你现在试,不止是鼻子的状态,是整个身体都在发生作用。不是嘴气,嘴那个气就是嘴里面那个气。你只要真正进入由鼻子入息,你就可以把气变成全身的气但是你必须把嘴轻轻的闭上。

长期这样练,那么你就能够达到真正道的效果。打坐的时候你要把嘴轻轻地闭上,把舌头轻轻地顶住上颚,轻轻的,你现在试。是不是一种特殊的状态呢?是不是调动了你的全部心,调动了你的全部身。让你在全部身心下入息,是不是这样呢?

出息还是这个道理。你会慢慢地出,改成由快到慢。你会细细地出,你会长长地出,你会全力以赴的全部身心的出息。整个从入息到出息这个全部过程,都是一种全力以赴的特殊的状态。全力以赴,这个时候你不可能像口出气一样,骂人、吵架、甚至打人。一切情绪在这个时候就可以避免了。是不是呢?你看是不是道啊?

大家要掌握息道观就能够真正改变命运。此时此刻就是道的清净状态道的清明状态道的一心状态道的全体状态。

所以佛教说“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你现在就可以体会出来。你这样的入息、出息就进入静坐的状态,这种静坐的功德很大,胜造恒河沙那么多的七宝的塔,因为你整个就进入道了。大家当下就可以体会出来。

四、息道观可以离相离念离住

这样我们就应该明白,你这样的息道观是个什么状态呢?是离相的状态,离开了一切相,包括你自己的相都离开了,因为你在全力以赴用鼻子来入息、出息。这个时候你就不会想到任何相,包括你喜欢的相,包括你不喜欢的相。一切相,近则你的亲人,远则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你都离开了,是不是离相了?你不可能去想那个相,所以息道观就可以让你离相。

这个息道观就可以让你离念。你这个时候还有别的想法吗?我搞对象去呀,我想小三了,你有这个想法吗?或者我去买个劳斯莱斯啦。不允许你这个时候有想法,因为你全力以赴的在入息,全力赴在出息。你是不是离念啦!

你这个时候既然离相了,既然离念了,你不可能在你的心里住进去什么东西。比如你现在用嘴呼吸,那完全是在相中,完全是在念中,完全在心里头住进去一个东西。比如高兴,住进去个高兴,不高兴住进去一个不高兴。以此为例,就说你必然在心里头住进去东西。你现在如果入息、出息就按我刚才讲的大家体验的来做,你心里头不会存有任何东西,所以就离住了。

你在这个时候既离相、又离念、又离住,你完全进入清净!完全进入实相!实相无相,这个时候你完全进入了那个不生不灭的状态,因为你这时候无所求,无所住。无求就是不生,无住就是不灭,无求无住就是佛。佛不是你看到的那个形象,是你自己现在的心态进入无求无住就是佛。这就叫禅,当下就可以体会的。

中国佛教的核心在禅,为什么呢?你现在马上就可以体会到,禅为什么是佛教的核心。当下就能够消灾当下就能够增福当下就能够延寿当下就能够超越生命。

好几年没打禅七了,如果真正能够上道,我们这一次禅七就有好的丰盛的效果。前面这些东西大家马上就能体会到,只要你认真的这样去做,一分钟就是一分钟的佛果,两分钟就是两分钟生命的超越。禅是当下,禅是立竿见影。大家体会到了没有啊?何况你天天这样做呢

五、入息不居阴界 出息不涉众缘

这里我用佛教最经典的话告诉大家,大家来进一步体会我们的祖师,释迦牟尼佛正法眼藏传承的第二十七代祖师,叫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祖是达摩祖师,来我们中国。这是第二十七祖,他老人家说,“入息不居阴界”。阴是五阴,界是十八界。刚才讲的入息,说你入息的时候不要受到五蕴十八界的影响。这很容易做到的,只要我们全心去做。

五蕴是色受想行识你入息的时候不会想到你的色身,包括外界的一切色相。你不要住在你的感受上。我这里特别强调一点,你如果掌握了入息、出息的息道观,你身心马上就会有感受,你可以试的你会高兴但是你不要高兴,如果你要高兴,就是住在感受上了。无论什么感受你不要管它,这个很快的,马上就会有的。你不要居住在那个受上面去,不要管,要把你俘虏了绑架了,你就不可能前进了。

想,你不去想任何东西。比如你有好的感受了,你就想把留住,想把发展,这就是要出现的问题。你不要居住在这个感受上不要去想这个感受。你只要进入息道观,你的身体越来越轻快你的精神越来越充沛,这是最容易感受到的你不要去想这叫不居想。

就是连续想,盼望着那些美的舒服的东西存在发展。不要去进入行的这个状态。

不要进入识,意识,你去分别、高兴跟人炫耀我怎么怎么了,不要进入这种意识的状态。

就是说你修这个息道观不要受到色身体)、感受)、思想、认识影响这种状态,这就不居阴。

不居在十八界,十八界就是六根、六尘、六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你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思想,你不要去管。身体不管怎么样,好和不好你不去管它。就说眼耳鼻舌身意的好与坏,你不要去管,你就一心一意的在入息、出息上下功夫。

六根对着的是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你眼睛看到什么你不要想;耳朵听到什么你不要想;鼻子闻到什么你不要想;舌头尝到什么你不要想;身体感觉到什么你不要想意,把你的意识控制住。

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是六识。就是六种功能的分别,眼睛看到了分别,耳朵听到了分别,这种六识的分别你要离开。

六根、六尘、六识,三六十八,这叫十八界,你不要受的控制,不要让把你转了五蕴色受想行识,你不要让控制你这就是不居阴界。这样就告诉你,你全力以赴的,不受任何干扰的就是在入息上面这是入息的要求。

出息不涉众缘。你吸气的时候避免刚才说的阴界的干扰,出息你不要受到外缘的干扰。外缘是什么?爱恨情仇你现在所爱的东西,所恨的东西,产生感情的东西……无非是人我是非,无非是山河大地。这所有的外缘你不要去跟发生关系出息不涉外缘,涉就是涉及。这就说你从内在的身心,到外在的环境,什么你都不要管,你都要离开。就这样全力以赴地进入息道观。

观,在你出息的时候你必然是观的为了强化你这个真正的观,你必须安住在耳根上面来出息入息,那么就进入真正的观了。所以你还不要离开耳根。耳根是闻性,闻性就代表你身上的如来藏性,所以你是用如来藏性来观,观你的入息、出息。你看这是不是全部佛教呢?

六、常念如是经 百千万亿卷

下面一句话更重要,他老人家说“常念如是经,百千万亿卷”你看看,你要是常常念这个经,这就是经呐!经就是道,道就是法,法就是佛。你常念这个经,常念这个经等于念了多少经呢?百卷经、千卷经、万卷经、亿卷经。你看这个息道观是不是成佛的方法?是不是改变命运的方法呢?

所以,大家明白了这个真正的息道观,特别是我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的这段话你就真正知道,你如何入息如何出息如何修息道观。修息道观就能够改变你的命运,就能够让你现在得到一切好处,让你最终离开六道轮回成佛祖。

从昨天到今天都讲的是气掌握了气,你就掌握了命运掌握了气,你就能够离开六道轮回成佛祖。

好,下面大家进入实践。                                                                                   

仰法师

禅七开示(二)

2023年12月21日

文字整理 | 耀智居士

   | 耀春居士

   | 耀古居士

结尾图片最新版.jpg

【 收藏本页 】 【 打印文件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