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念念观照耳根闻性
一切智,成般若德。
道种智,成解脱德。
一切种智,成法身德。
般若德,即一切事毕竟空。
解脱德,即一切事毕竟假。
法身德,即一切事毕竟中。
——《楞严经浅释提纲》第110页
一、众生本具佛性
各位,我们学佛,想真正离苦得乐,那么就要依三世诸佛修行的解脱之道,而使我们得到解脱。三世诸佛修行,共同的道路就是通过一心三观来成就的。一心三观的前提是什么呢?三世诸佛揭示了宇宙的真理,揭示了生命的真相,是什么呢?众生本具佛性。
所有的众生,不管人也好,天人也好,声闻、缘觉、菩萨,再加上三恶道的地狱、饿鬼、畜生,这叫众生。宇宙间分十法界,佛,已经离开了众生这个范畴,因为众生的含义,叫做众缘和合而成众生,所以,三界六道,除了佛的三圣,统称众生。
十方诸佛成就佛道以后,就给我们指出一点最核心的东西,就说这九界的众生都具佛性,这个佛性,跟佛无二无别,不多不少。这就给九界的众生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不管你现在是哪一界,你都可以成佛,这是佛教最伟大的贡献,这叫众生平等。这个真理的前提下,九界的众生统统能够解脱。
揭示了这个真理以后,比如我们大家听经闻法,明白了,哦,我跟佛一样具备佛性。信解,既坚信,而且愿意,在这个核心问题上面去修行、证道。比如我们大家现在就是这样,信解,你具有佛性,跟释迦牟尼佛、十方诸佛无二无别,那么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就可以走正法解脱的道路了。
二、称性而修
怎么走呢?因听经闻法开悟,现在就是开悟,开悟的程度不同,现在你明白自己具备佛性,这就叫最初的开悟。那么这个悟一开以后,你就要以如来藏性、佛性这个目标,去实现自己解脱的愿望,这就叫称性而修。这一点非常重要,称,就是按照、遵循,性就是佛性,遵循佛性来修行,那叫称性而修。
现在我们大家明白了,你具备如来藏性,你就要称性而修。念佛,你要称性而修;打坐,你要称性而修;持咒,你要称性而修。这一点非常重要,八万四千法门,无论修哪个法门,你必须是称性而修。称性而修你就是正法,你就是解脱。不称性而修你就是邪魔外道,或者叫做盲修瞎练。
现在大家明白了,具备如来藏性,那么你就乘如来藏性而修行。这是非常重要的,末法时期,根本是离开了乘性而修,你明白吗?如果你不来听经,你就不知道乘性而修,那么你修哪个法门,你离开了乘性而修,你至少是盲修瞎练,这就是现在。
三、念念观照佛性
乘性而修,就是念念观照佛性。不管你修哪个法门,你必须是念念观照佛性,这就叫不离当下,或者叫安住当下。你念佛,要念念观照佛性;你打坐,念念观照佛性;你持咒,念念观照佛性,这就叫乘性而修。
因为你观照佛性,你才能证悟佛性。观照佛性是因,证佛性,如来藏性是果,是不是这样呢?如果你不观照佛性,你离开了佛性,那你是不是离开了成佛的因呢?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你念佛,要观照佛性;持咒,要观照佛性;打坐,更不用说,还是要观照佛性。
说得具体一点,佛性,就是我们的见性,眼睛看见那个性;闻性,耳朵听声音的性;眼耳鼻舌身意里面那个性,这就是我们身上具备的如来藏性,这很具体吧。
四、念念观照耳根闻性
那么我们现在观照六根的性,我没有这个本事,你试试,你观照六根的性,你有这个本事吗?所以,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告诉我们,观照耳根闻性。这一点明白吗?
念念观照耳根闻性,这就叫乘性而修。
念佛,你观照耳根闻性;打坐,你观照耳根闻性;持咒,你观照耳根闻性;做功德,你观照耳根闻性;行住坐卧,都要观照耳根闻性,这就叫念念观行,不要离开。这样我们念念在种佛因,念念在成就佛果,念念在解脱,念念在超越,是不是呢?
这样的话,在念念观行,称性而修,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能够不起烦恼,这是初步,因为我们六道轮回的根本原因就是烦恼,烦恼消除了,那么就回归如来藏性了。众生就是烦恼,烦恼就是众生,程度不同,所以分了九界众生。佛没有烦恼,所以不是众生之列。
(未完待续)
上明下仰法师宣讲
2023年11月11日
文字整理 | 法成居士
校 对 | 耀春居士
发 送 | 耀古居士
千手千眼观音院 版权所有 蒙ICP备19003669号
咨询电话: 17704884196 13474811577
蒙公网安备15000002000102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20220000005
http://www.guanyinyuan.cn 呼和浩特市兴松街赛马场南(北郊公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