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摄念入定 诸漏虚尽
【毕陵伽婆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发心,从佛入道,数闻如来说诸世间不可乐事。乞食城中,心思法门,不觉路中毒刺伤足,举身疼痛。我念有知,知此深痛,虽觉觉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摄念未久,身心忽空,三七日中,诸漏虚尽,成阿罗汉,得亲印记,发明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
一、毕陵伽婆蹉示现转身根
你不要陷入在身体虚妄的痛苦中,只是考虑到疼啊、不舒服啊,你要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疼的东西。这个疼是暂时的、虚假的。因为这个身体是虚假的,所以在身上这个疼是虚假的。
我们有一个最宝贵的真在里面,那就是真如本性,那就是如来藏性。我们在这个时候,比如我们现在听了这个身根的圆通法门,我们就想,把思维转移到如来藏性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如来藏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这个上面来。所以叫做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圣者跟凡夫的根本区别就在这个“转”上。
不转就在这个迷境中六道轮回、痛苦。一生一世都在这个虚妄的身体、虚妄的妄心这个妄境中生活,所以六道轮回。现在《楞严经》所以开智慧,就是把真正佛教这个真理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具有佛性,我们每个人都具备成佛的条件,我们每个人都有像佛一样转物成如来的这个根本的妙用。就是看我们能不能用,能用到什么程度,这就是修道的差别了。
毕陵伽婆蹉给我们做了一个演示,疼,全身疼。这个时候,这是一个疼的东西,这就是虽痛痛觉。虽然我现在很痛苦,但是我有一个不痛苦的东西,那么我身上还有一个无痛痛觉的东西,这就是从迷中到悟,从有相到无相,从生灭到不生灭,从有漏到无漏,这就是整个修行的一个过程。
如果我们学了以后,比如听了《楞严经》,我们就是听一听,当然明白了道理好,不能应用,那么总比不听强,但是修行的根本是把佛教的真理运用到我们生活中来。大家都可以试,如果你痛苦的时候,你不要沉溺在这个痛苦里面,你就想我有一个不痛苦的东西——我的如来藏性。
如来藏性还疼吗?如来藏性疼啊,今天如来藏性得病了,今天如来藏性扎了一根刺,今天如来藏性饿了,今天如来藏性拉肚子了,有这个道理吗?如来藏性是不生不灭,不动不摇,不增不减,《心经》讲得很清楚。
如来藏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就是用了。如果你的心就在如来藏性这个清净本然上不动不摇,那么一切痛苦都没了,是不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你说疼啊,这个所知量就来了;非常疼啊,就加了个“非常”的所知量;不疼了,所知量不疼了,这就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这就是如来藏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这就是马上就可以用的。所以转身根进入圆通的妙用,这个更是我们要实践的,所以我们要把这个圆通更好的理解、运用到生活中。
二、摄念入定转身根
大家看看毕陵伽婆蹉尊者是怎么转的?好疼,知道有一个我现在陷入痛苦中的痛觉,但是我有一个清净心,这个清净心没有痛,没有感觉痛这个东西。所以我有思维,我是一身,我就这一个身体,我没有两个身体,我这一个身体怎么有两个感觉呢?一个疼的感觉,一个不疼的感觉,这就是双觉。
我既然是一个身体,怎么有一个疼的感觉,有一个清净不疼的感觉呢?这就是从痛悟理,疼是虚妄,这个假身子、这个妄心、这个妄境疼;我还有一个清净心不疼的感觉。所以我就想。
摄念未久。我就想我怎么是一个身上有两个感觉,我就想这个问题,这就是禅定。我们大家把禅定都搞不清楚。这就是他在途中遇到这个问题了,就陷入这种专一的思维这个问题的状态下,走路过程中就进了禅定了。
我一个身体,怎么有疼的一个东西,有一个不疼的东西呢?就想怎么一回事呢?怎么一回事呢?这就是我们禅宗统一用的方法,就是你念佛了,谁念呢?念佛是谁?这就是提出疑情,这就叫疑情。大家不知道什么叫疑情,这就是疑情。
我疼了,全身疼了,我就想到我还有一个不疼的东西,我还有一个清净心,怎么一回事呢?“怎么一回事呢?”这就是疑情。我就想,要想通这个问题,不停地想,不停地想,我要找到这个答案。所以二十五通里面每一个都渗透着深深的禅定,都是在禅定中悟道的。
那么这个时候,我摄念,摄念就进入一心的状态。摄念,把所有的妄念都消除了,我就这一个念“怎么一回事”,一个疼、一个不疼,怎么一回事,就这样想,摄念。
未久,时间不长,这是人家的根性。释迦牟尼佛身边这些大弟子们一个比一个根性深厚,所以这样摄念未久,提出问题,产生疑情“怎么一回事”。
身心忽空,整个身心完全进入空的境界。
你疼,你觉得好疼,你觉得我有一个身体,我觉得我这个心不舒服,这是有,这是妄境。那么如果转移到了禅定这个状态,想我疼,我还有一个不疼,为什么?专一的想这个问题,那么就把身心突然从有的状态中进入无的状态,从有相进入无相,从生灭进入不生灭,所以这时候身跟心全部空了,这就是修行要达到的状态,这就是禅定,空了。
禅定就是这样修出来的,所以二十五圆通哪一个都是在禅定中悟到圆通的。现在很明显把身根破掉了。身体疼,现在把身根破掉了,所以身心全部进入空寂的状态。空寂就是跟尽虚空、遍法界合为一体了,没有身心了,最起码是暂时忘掉身心了。
三、观无我消业最快
三七日中,诸漏虚尽。那么就这个样子,就这样在身心忽空这个禅定中,三七二十一天,我的漏,就是业,全部消掉了。
什么漏?有漏,这一切都是有的。有,不就漏掉了吗?你成天追着这个有,这个有是生灭的,就是我们现在,追求有,财色名食睡,一切爱恨情仇都是有的,那么这叫有漏。
色漏。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叫色漏。有色也好,无色也好,无色只是轻微的色,三界的漏,因为尽虚空了,所以色漏不存在了。所以有漏、欲漏、色漏,三界这个有相的六道轮回的东西也不存在,所以诸漏尽了、虚了,整个融入虚空了。
你看消业消的快不快?就说真正进入禅定的空寂状态,业很快就消了。所以你看把有漏的业,色漏的业,无明漏的业,无漏、色漏、无明漏全部消掉了。因为进入空寂,空寂上面就没有有漏,没有有,没有色,没有无明。
这些道理我们要清楚的,所以我跟大家已经强调,大家一定要进入观无我相,以无我相去拜佛,拜无我相、无法相的佛,念经念咒都要进入无我的状态,这就是现在进入无我的状态了。
你说容易不容易?说起来也很容易。你看毕陵伽婆蹉尊者从扎了刺,感悟到我有两个东西,一个痛一个不痛,怎么一回事呢?想啊想啊就这么定了。入定了以后就进入空寂了,进入空寂以后一切业障就消了。三七二十一天就消除了诸漏,你说快不快?
我们就学一学嘛!明白这个道理以后,这就是真正的正法,这就跟我们密切有关系的,不是像现在这样把佛法架空,成天就如何如何,念呀念呀念。你看,佛教实际不实际?真正的佛教就是跟我们自己的六尘、六根、六识、地水火风空见识,25个因素紧密联系起来,不是架空,架空就是末法。
所以你听了《楞严经》,你才能够知道什么叫做正法,这就是正法。我们专注哪一个要素都可以马上证道的,就是看我们明不明道,愿意不愿意在道上下功夫。你看现在转身根成妙用,就证到圆通,多简单啊!
(未完待续)
上明下仰法师宣讲
2024年07月07日
文字整理 | 耀荣居士
校 对 | 耀春居士
发 送 | 耀古居士
千手千眼观音院 版权所有 蒙ICP备19003669号
咨询电话: 17704884196 13474811577
蒙公网安备15000002000102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20220000005
http://www.guanyinyuan.cn 呼和浩特市兴松街赛马场南(北郊公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