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观音院

便捷导航

当前位置 讲经说法信息详细
讲经说法
来源:本站 作者:明仰法师 点击数:

恩师讲经.jpg

20251019宣讲《楞严经》_1

00:0017:31

1.从本因乱想对治修证


一、所有的法门都是身心法门

各位,我们接着往下讲。

我们现已明白娑婆世界十二类众生都是颠倒而成。所谓颠倒,就是背弃了如来藏性而追逐虚妄的情而产生的。我们现在每一位就是十二类众生的一员,在我们阿赖耶识中本来具备十二类众生。所以我们如果不修行,我们下一生中就在因果原则的指示下成为十二类众生的某一种,生生世世在十二类众生中流转。

三世诸佛发明八万四千法门,其目的就是度我们迷途知返,从十二类众生中回到四圣法界,成就无上菩提,这是根本目的。

各位,八万四千法门不管哪一种方法,都是解决两个字:一个“身”,一个“心”。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汇总起来就是一个法门。什么法门呢?解决我们的身、心的转变,所以八万四千法门合起来就是一个身心的法门。

我们大家应该很清楚,十二类众生的身不同,胎生、湿生、化生等等;心不同,胎生追求男女的欲望、卵生追求气息的享受、化生追求变化的感触等等。这就说十二类众生汇总到心跟色上面不同,因此分到十二类众生。如果要想从颠倒的十二类众生中脱离,那就解决我们的身跟心的问题。

这很清楚,比如我们现在要想离开十二类众生,就解决我们自己的身,改变我们现在这个身;解决心的问题,改变我们现在这个心。只要把我们现在这个身心改变了,从十二类众生这个污染的身、污染的心,改变成四圣的清净身、清净心。所以所有的法门都是改变们的身心世界。这个要很清楚。

二、净化身口意修行

所谓身,就是色;所谓心,就是声香味触法。“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色声香味触法。所以我们不管修哪个法门,都是改变我们的色声香味触法。这要很清楚的,修行就是改变我们的色声香味触法。

色声香味触法是假的,这一段已经讲了。色声香味触法,这所谓的身——色,所谓的声香味触法——心,都是假的,像是捏目的虚幻,“如梦幻泡影”。所以观世音菩萨说“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让我们照见五蕴皆空,我们就成功了。

再具体讲,我们这五蕴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我们每天使用的这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我们现在是错误地使用它,把这六根当成真的。每天用六根来追逐这个虚妄的世界:眼追求色;耳追求声;鼻子追求香味;舌追求尝的味道;身体追逐感触;意,思想,妄想。

这就说我们要想从颠倒的这个世界出来,就改变我们眼耳鼻舌身口意的追逐。不要去追逐这个虚幻的世界,不就成功了吗?所以修行就是让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从追求这个虚幻的世界倒过来,不要追求,不要追求那么就成功了。

所以我们现在的眼耳鼻舌身意是我们十二类众生的根源,追逐。如果眼耳鼻舌身意不去追逐,那么我们就可能进入,就能进入四圣法界,无我、无我相、无法相,回归到如来藏性这个空性的真如本性上来。这些我们都要很清楚。

所以佛教制定了一个纲领,叫做“净化身口意”。净化身口意,这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净化它,时时事事处处要净化它。如果不净化,就是现在的污染;净化了就能够离开十二类众生,就能够进入四圣法界。净化两个字是修行的纲领吧?

现代这个社会我们可以看到,是净化吗?对于眼耳鼻舌身意的追逐、污染的程度可以说是空前的。我们只要接触,不管哪个层次的人,多数都是在强化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我”,一切从“我”出发,是不这样呢?所以不是净化,而是污染地强化。

在我们生活中,只要接触每一个人,接触每个层次的人,深深感到这一点——为我。而佛教的立足点是净化,净化不但净化自己,而且要净化周围的一切。你看这个观念就完全不同吧?所以佛教的观念跟世法的观念完全是相反的、格格不入的。

所以修行的原则就是“净化身口意,熄灭贪嗔痴”,把贪心、嗔恨心、愚痴心灭掉。你看,跟这个世界完全是相反。这个世界是在强化贪、嗔、痴,所以末法时期显示的这个末法程度越来越强,那么佛教的这一套跟世法的这一套完全是相悖的。

所以我们作为一个真实的佛门弟子,不管在家也好,出家也好,要想从十二类众生脱离,进入四圣法界,那我们必须遵循“净化身口意”的原则,必须坚持“熄灭贪嗔痴”的原则,这才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不管世法如何,末法时期的状态如何狂风暴雨,我们要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来净化我们自己,来走离苦得乐、出离的道路。

三、从本因乱想对治修证

所以下面我们讲的都是沿着这个原则往下讲的。明白这个原则、这个路线,一切都好办。所以我们看着经文:

【汝今修证佛三摩地,于是本因元所乱想,立三渐次,方得除灭。】

我们现在要修三摩地,回到如来藏性,清净本然的这个三摩地上。这个三摩地讲的是定力,但是真正的定力就是回归到如来藏性,清净明心的这个宇宙的大定上来,就是楞严大定。那么就是通过耳根圆通法门来返妄归真,来离苦得乐,来超越三界,离开六道轮回,进入四圣法界。

于是本因元所乱想”。我们离开了本因元。这很清楚,十二类众生都是离开了本因元,本因元就是如来藏性,本因元就是妙明真心。离开了本因元,胡思乱想,所以形成了十二类众生。

所以我们现在要想回归到如来藏性,清净本然这个上面来,我们就解决我们的乱想问题。你看这个纲领很清楚吧!修行是实在的吧,不是说一说,念一念吧?

解决乱想。谁在乱想上面解决的好,谁就在回归的道路上进展的快,脱离十二类众生的速度加速。那么说的具体一点,当下、临终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终成佛。是不是这样呢?

所以佛教的修行是落实在当下的,是整个的佛法融入这个世间法的,就是在这个世间法颠倒中颠倒出来,这叫融入而自觉觉他,融入而自利利他。

所以这里告诉我们,根本是解决我们胡思乱想的问题。念佛是为了解决胡思乱想,叫做一心不乱;打坐,解决胡思乱想,叫做明心见性;持咒,解决胡思乱想,叫做三密相应,共同遵循耳根圆通法门,包括我们平时做功德,都是要解决胡思乱想进入清净的本元状态下。

立三渐次,这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最起码得要从三渐次来修,这就是我们入门的道路。从颠倒中颠倒出来,要从三渐次来颠倒。这很具体,我们每个人要想这一生中有成就,不管修哪个法门都要从三渐次来修,这是非常具体的。所以佛教是真实的实行,而修心、修行。

那么方得除灭,三渐次是方法,而除灭我们的不净,从不净中经过除灭以后进入清净。现在是不净,我们不管现在每个人处于什么地位,有多少钱,有多少名,有多少利,那么无论你处在什么人的层次,我们现在对着人讲的,对着佛教徒讲的,无论你处在什么层次,你都是不净。如果清净了,就离开了人的层次。

现在问题是,不要强化不净,而要清除不净。所以三渐次是为了清除我们的心不净,清除我们的行为不净。你看汇总起来还是解决我们自己的身体跟心态的问题。所以一切法门都回归到解决我们的身心这两个大的法上面来,心法、身法上面来。(未完待续)

 

仰法师宣讲

20251019

文字整理 | 耀昌居士

   | 耀居士

发    | 耀古居士

结尾图片最新版.jpg

【 收藏本页 】 【 打印文件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