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身心俱舍得清净
一、不断偷修禅定者徒劳无功
阿难是我们的替身,所以对着阿难讲。说,阿难呐,你应该聪明一点,你不能糊涂呐,这就是对我们大家讲的。如果不断偷,修禅定者,就是带着偷行、偷心来修行,还想入真正的出世间定,就像一个人拿着水往一个漏了的破瓶子里面倒水。这个破瓶子有洞,一边倒,一边水流了,一边倒一边流了。那么这个破瓶子里永远储不进去水,这叫“漏巵”。
你看这个比喻,都是给我们讲的。你说你要想修禅定,想成佛,你还挺辛苦,就像现在这样,好些人,辛苦的不得了。比如我们前两天那个念佛的人,最后往生的不怎么样,那么他必然是在这四大清净明诲上有问题。所以这就像漏瓶子里面注水一样,你再辛苦的念佛、打坐,你也没用。
这就是末法时期,为什么这么多人念佛,往生的极少数。按道理讲,持名念佛万修万人去,这是走过来的高僧大德讲的,持名念佛万修万人去。现在这么多念佛的,何止是万呢?百万、千万,有几个往生的?
我们寺院很清楚,每年送走的是有数的,达到标准的是有数的。这就说多数念佛人,包括打坐的,包括持咒的,都是在往漏巵里注水。很辛苦,不停地注,不停地念,不停地修,结果呢?最后的结果,没有留下一点点禅定的东西。
想把这个漏瓶子灌满水,这不是徒劳无功吗?这不是二福女、愣四高吗?所以,“纵经尘劫,终无平复”,你就是经尘沙劫的时间,你也灌不满,平复就是把瓶子装满。你看这个比喻,是不是讲的我们现在的状态呢?所以我们念经必须联系实际,你才知道佛教的真实义,我们好从中受到教益。
二、舍是修行的根本手段
【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
这是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以他老人家为首的比丘,每天就是这样做的,三衣一钵。出家人三衣:五衣、七衣、祖衣。祖衣,就是我这样的,许多出家人现在是七衣,还有五衣,三衣;一钵,吃饭的那个家具,这就是出家人的全部财产。
因为那个时期吃饭是去乞食,用不着像我们现在,粮油菜什么都得有,还得做。所以那个时候的生活很简单,乞食为生,穿的也很简单,三衣一钵,所以一切清净。这是那个时代,跟现在的出家人的生活天壤之别。如果现在的出家人,不能真正的从这个意义上要求自己,那就进入不了舍。
所以修禅定是很难的,因为你“舍”字做不到,禅定不可能产生。所以除了三衣一钵以外,“分寸不畜(蓄)”,一点都不留。
那么印度的环境当然跟我们不一样,气候暖和,你就是现在去了印度,你看人家也是很简单的。穿着那衣服都是很简单的,就是现在那些人,我还专门看过人家住的那家里,很简单。不像我们这里,每个家里左一个柜子,右一个箱子,连鞋都一大堆。我看,去哪家请我吃饭,鞋一大堆,衣服一大堆,围巾一大堆,那些香水,白兰地、黑兰地一大堆,不是这个样子。
所以出家人的生活非常简单,越简单越好。末法时期修行的难度,这也是其中的一个。物质丰富是累赘,追名求利更是累赘。这你看呐,追名求利更是累赘,都是违背了舍的这个修行的根本手段,所以就不能成道,这些都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明白了教义运用到生活中,就能够很快踏上正道。所以那个时候的比丘,衣钵以外,分寸不蓄,一点都不留。
“乞食余分”,大家在网上,在电影里可以看到,包括现在南方,这个柬埔寨、缅甸那些出家人,仍然过着托钵乞食的生活。拿上钵去那乞食,乞的够吃了就行了。那么即便是乞食回来的东西吃不了,赶紧布施给饿的众生,乃至鸟等等。就说衣食全不留,您看清净不清净?
所以这些地方我们都要知道什么叫做清净,什么叫做不清净。我们现在修行,纵然进不了释迦牟尼佛讲的这个清净的生活,但是我们要向这方面努力。不要把末法时期这种物质丰富、累赘,当做一种理所当然。所以真正从思想上面、行动上面,要认真对待这些东西。
三、身心二俱捐舍得清净
【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
在这次大会上,释迦牟尼佛对着他两千五百人的弟子,讲了这个不盗的清净明诲以后,大家很高兴,所以合掌礼佛。“有人捶詈”,骂自己,哎呀我错了。所以骂自己,后悔过去没有按释迦牟尼佛这样做,所以又捶胸,又跺足,又骂自己,这个不争气的东西如何如何,这就是忏悔。
那么一块来赞叹,有的是正面的赞叹,有的是反面的,怪自己过去没有如法修行,所以“同于赞叹”。这就是佛法,你看这些先辈们就给我们做出榜样,马上用释迦牟尼佛的教导,对照自己,落实到自己的三业上面来,这都是对我们的教导。
大家都认识到“必使身心,二俱捐舍”。真正修行,从释迦牟尼佛讲了不盗的决定义以后,那么使自己知道,舍,不只是不盗,而且要舍。舍掉什么呢?舍掉身,把身体舍掉,还要把心舍掉。
我们所以六道轮回的根本原因是一个身体,追求身体的享受,追求身体的满足,就是现在。追求身体,为身体服务,为身体偷盗,为身体贪污,为身体盗窃,是不是这样?所以修行要想无上道,要舍掉身。把有相的身变成无相的身,不是说不要这个身了,枪毙它,收拾它,是把有相的这个罪恶的身子舍掉,变成了无相的清净身。明白吗?
所以这里就告诉我们大家,真正要想成道,不只是不淫、不偷、不盗,更重要的是把自己有相的身体变成无相的身体。有相你才贪吧?你这个身体无相了,你还贪吗?无我,你还贪吗?这里的深层意义在这里。要舍身,把有相的身变成无相,把有相的我变成无我,这是正法的根本含义。
心,我这个有相的身体是由这个心决定的,这个妄心决定的。这个妄心成一天想着这个有相的身,想让他长得漂亮一点,想让他光彩一点;给他名,贴很多标签;给他利,让他享受。是不是这样?这个心是指的妄心,成一天胡思乱想的这个心,所以不但把有相的身体舍掉,而且把每天胡思乱想的这个妄心舍掉。
妄心就是假的。你成一天想东想西,想愣四高,想二福女儿,昼思夜想,是不是假的呢?把这个妄心舍掉,变成无心,不想,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就是无心,无心就是真心。
你比方你现在不想,很简单,你现在不想了,停止活动,脑子停止活动,意识停止活动,这马上就可以做到,清净不清净?明明白白不明明白白?这就是清凉地,这就是真心。只要停止妄心,马上就是清净心,马上就是真心。
那么最简单的办法,你马上把注意力集中到耳根闻性上,什么也不想了,一下是清净、光明、舒畅、自在。这很简单,你马上就可以试验的,那么这就叫舍身舍心。我们一下从思想上做不到,哎呀这个身子怎么能舍掉呢?这个心怎么能舍掉呢?
但是这里《楞严经》告诉我们最简单的办法,守住耳根闻性,安住在耳根闻性上,就把自己忘掉了。你现在只要安住在耳根闻性上,把你忘掉了没有?把你忘掉了,这个身子也不存在了,这个妄心也不存在了,就是耳根闻性,这就叫身心俱舍。
因为我们一下做不到,说真的把自己舍掉,把自己这个妄心收回来,做不到。但是佛知道我们做不到,就告诉我一个最巧妙的办法,你守住耳根闻性,当下就是身心二俱捐舍,两个都舍掉了。你试呐,你看《楞严经》伟大不伟大呢,厉害不厉害呢?所以使我们直接、马上就进入这种清净明诲的状态,真正进入不淫、不杀、不盗这个决定的清净上面来。是不是这样呢?(未完待续)
上明下仰法师宣讲
2025年4月6日
文字整理 | 耀启居士
校 对 | 耀荣居士
发 送 | 耀古居士
千手千眼观音院 版权所有 蒙ICP备19003669号
咨询电话: 17704884196 13474811577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20220000005
蒙公网安备15000002000102